(相关资料图)
5月18日晚上8:00
高考文科状元
央视英语新闻频道特邀嘉宾杨萃先老师
分享《状元杨妈携西游记,
教你仅用两步带孩子学英语》
点击下方预约按钮,预约直播
要问民国时期哪位作家特别诙谐幽默、能言善辩,那一定非梁实秋莫属。
他能把一个“懒”字说得“理所当然”:
“可以推给别人做的事,何必自己做?可以拖到明天的事,何必今天做?”
他吐槽邋遢男人,在七分犀利中带着三分幽默:
“西装裤尽管挺直,而耳后脖根土壤肥沃,常常易于种麦。”
在梁实秋的散文中,他常常用这样轻松诙谐的风格,写尽世间的千姿百态。
《好好说话,好好生活》就是一本收录他写的关于说话技巧和处世之道的散文集。
在书中,他谈人情世故、谈生活感悟,时而风趣幽默,时而嬉笑怒骂。
其中最引人深思的,是他对“好好说话”的深刻注解:
“好的语言就像明媚的笑容,拥有直达人心的力量。好好说话的人,运气都不会太差。”
是啊,如果说话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,那好好说话,就是一个人后天习得的修养。
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:
“智者说话,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;愚者说话,则是因为他们想说。”
话,人人会说,但能不能把话说好,却最能看出一个人处事的能力和情商的高低。
有些话,最好不说;有些话,尽量少说;
有些话,则需要幽默地说。
仔细观察就能发现,那些懂得好好说话的人,往往一开口,就已经赢了一大半。
在《好好说话,好好生活》一书中,梁实秋提到一件让他啼笑皆非的事。
他看到一篇名为《文学作家中的胖子》的文章中,作者用非常戏谑的口吻写自己偏胖的体态:
北大教授梁实秋先生像个“老板”,教书神气像,划拳神气更像。 穿的衣服本来和别人用的材料差不多,到他身上好像就光亮不同, 说的话本来和别人是同一问题,到他口上好像就意义不同。
这段描述,让梁实秋着实尴尬,他在书中写下了自己当时的感受:
“近于胖,则俗,近于廋,则雅。
一个文人、一个作家,总宜于廋,一胖起来就觉得不称,就大可以加以检举引为谈资。”
他忍不住愠怒地回怼作者:
“俗而胖,与俗而瘦,我宁愿俗而胖,不愿俗而瘦,因为反正都是俗,与其外表风雅而内心俗陋,还不如里外如一的俗!”
这位作者为什么一句话就能让梁实秋感到特别不舒服?
其实就在于他用这样带着嘲讽的语气去描述别人的体型,本身是不太礼貌的。
胖瘦只是一个人的外形,跟才华、能力都毫无关系,单拿来大肆渲染,往往就容易变成说人是非。
但显然这位作者并没有察觉到自己的不妥,所以他在文章中洋洋洒洒写了一大段,还自我感觉良好。
我们常说,说话的艺术,就是语言的温度。不会说话的本质,其实是不会做人,太过自我,只顾说得痛快,而忽略了被说的人有何感受。
生活中,也总有一些人热衷于论人是非、说人长短。
看见人家夫妻和睦,他会“善意”提醒妻子:
“你老公最近都很晚回家,你要留个心眼才好!”
看到人家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,他会酸溜溜地来一句:
“学这么多东西,还不都是钱堆出来的!”
这些人总爱在生活中逞口舌之快,却不知道自己脱口而出的一句话,很可能会给别人制造许多事端,也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。
诗人本·琼森说:“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,只要你说话,我就能了解你。”
确实,一个人最爱说什么话,他大致也就是怎样的人。
说话知道轻重缓急,是一种认知能力,也是一份智慧。
说话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,是一种修养,更是一种善良。
所以,议人是非的“丑”话,最好不说。
不要让一时的畅快,让自己显得缺乏素养。
更不要因为自己的口无遮拦,让别人看透你的浅薄。
关于生活中的“废话文学”,梁实秋在《好好说话,好好生活》中有一段让人忍俊不禁的描述:
“尝有客过访,我打开门,他第一句话便是:‘您没有出门?’
我如果出门,现在如何能为你启门?那岂非是活见鬼?”
对生活中的“废话大师”,梁实秋则在七分吐槽中带着三分诙谐:
“他们可以把人家的私事当作座谈的资料,某人资产若干,月入多少,某人芳龄几何,美容几次,某人帷薄不修,某人似有外遇……说得津津有味,实则有伤口业的废话而已。”
最后,他用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来告诫所有人:
“人在有说话自由的时候,还是少说废话为宜。”
生活中,梁实秋也是“少说废话”的坚定践行者。
他最难以忘却的,是一次“无言的相聚”。
一位沉默寡言的朋友来看望梁实秋,进门只是微笑,却没发一言。
梁实秋有意要考验朋友的定力,看他能沉默多久。
于是他也打破平时的习惯,坚持守口如瓶。
二人默默相对,却不发一言,只听见壁上时钟的滴答声。
梁实秋忍不住打开一盒烟递过去,朋友就一支接一支地抽着,屋内便混合着抽烟的吧嗒之声。
梁实秋又递上一杯茶,朋友便一口一口地慢品,意态萧然,两人均未感觉任何尴尬。
就这样默然相对到茶尽三碗,烟罄半听,朋友起身告辞,两人自始至终没说一句话。
多年以后,梁实秋回忆起这次相聚,都会忍不住为朋友那种“闻所闻而来,见所见而去”的“六朝人风度”大为赞叹:
“相对于谈论毫无意义的废话,保持沉默其实也是一个人心灵的最高自由。”
《围炉夜话》一书中,将人说话分为五个层级:
“神人之言微,圣人之言简,贤人之言明,众人之言多,小人之言妄。”
意思是思想层次低的人,常常很多废话,总爱拿别人的家长里短当作谈资和笑料,揭人短处、戳人痛处。
而思想层次高的人,却从来不刻意多说话,他们往往言简意赅、言之必有物,就算一言不发,也能深刻影响身边的人和事。
古印度哲学家白德巴认为,一个人说的话越多,他的话就越没分量,少说多听,才受人欢迎。这就是著名的“白德巴定律”。
网上有句话特别扎心:“我们用了2年学会说话,却要用一生来学会闭嘴。”
所以,毫无意义的废话,要尽量少说。
唯有如此,才不会把时间都花费在家长里短的日常纷争中,才不会把精力都消耗在一地鸡毛的生活琐碎里。
什么是“刺”话?就是一句听起来不那么柔和,好像带着“刺”的话。
《好好说话,好好生活》中,就讲诉了作家王尔德旅游时讲“刺”话的一件趣事。
他在一次出国游时,被海关督查询问有没有应该申报纳税的东西。
王尔德不太满意工作人员的生硬态度,就微笑着说:“没有什么可以申报的,除了我的天才之外。”
简短的回话,却让现场的工作人员和围观群众忍不住笑出了声,也让多年以后的梁实秋感慨万分:
“我们欣赏他这句话,不是欣赏他恃才傲物的狂傲,而是欣赏他用特别幽默的语言,讽刺了世人重财物而轻才智的陋俗眼光。”
何为真正的幽默?
梁实秋在书中的回答意味深长:
“幽默引人笑,但引人笑者并不一定是幽默;善幽默者,其人必定博学多识、而又悲天悯人,洞悉人情世故,自然谈吐珠玑、令人解颐。”
作家拿破仑·希尔说:“一个自带幽默的人,总能够轻而易举地去影响周围的人。”
谈话中的幽默感,往往蕴含着一股强大的力量,能让人轻松一笑、拉近距离,也能让人放下戒备、保持合作。
生活中,我们也常常会遇到被别人无心冒犯的时候,如果动不动就发怒或翻脸,无疑会将小情绪变成大矛盾。
这时,不妨试着用幽默的话语给对方一些善意的提醒,不但会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不妥,还会让他欣然接受你的提议,增强彼此的亲密感。
有人说,生活如果缺少幽默感,就如同食物中缺乏糖和盐,必定会寡淡无味。
确实,幽默就是冲突的润滑剂,常常可以增加语言的力量,化干戈为玉帛;
幽默也是交谈的利器,就如棉里藏着的钢针,未见锋芒,但却能柔中克刚。
生活中,意见不同的“刺”话,不妨幽默地说。
长此以往你终将会发现,自己的言谈举止处处散发着让人无法拒绝的魅力。
《增广贤文》里有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句:“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。”
一个人的嘴,往往就是他最好的风水。
好好说话,无关迎合,也无关软弱,而是一份深刻的共情,一种真正的高情商。
古人说:“心存善念,方能口吐莲花。”
内心越和善的人,往往越懂得好好说话的意义。
议人是非的“丑”话,最好不说;
毫无意义的废话,要尽量少说;
意见不同的“刺”话,记得幽默地说。
好好说话,是一种艺术,也是生活中最低成本的善良。
好好说话,是一门学问,更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修行。
前路遥远,愿你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,不断用语言的魔力,为自己、也为别人带来春风化雨的温暖。
作者 | 陌菲,一手写亲子教育,一手写人生百态,文风可犀利、可温情。
主播 |云湾,暖心宝哥,每晚用声音伴你入眠。
图片 | 视觉中国,网络(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▼最近微信改版
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星标“十点读书”
及时接收每晚新鲜出炉的推文